水林專欄


歷史沿革

水林鄉原名「水燦林」,此開源之地名最早之史實詼稽可考,據傳聞明末遺臣東渡來台,已有多數之高山族同胞居住本鄉,散居各地耕種。至康熙二十二年清領時期,由福建漳、泉兩地較多之移民來此開墾,而成一聚落。

  雍正元年,水林鄉隸屬於諸羅縣(今嘉義縣),到了光緒十四年,新增設雲林縣後本鄉隨即劃歸管轄。至光緒三十二年甲午之役簽定馬關條約,台灣割與日本,淪陷日本統治五十年,實施廢縣置廳行政改革,水林鄉先隸斗六廳旋又改屬嘉義廳。民國九年地方自治實施又改編入台南州北港郡所屬,同時將「水燦林」改為「水林庄」,設立庄役場。

  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,台灣復歸祖國版圖後,水林鄉隸屬台南縣命名「水林鄉」,轄區為二十四村。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,本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將台南縣劃為台南、嘉義及雲林縣,水林鄉再改隸於雲林縣,定稱為「雲林縣水林鄉」迄今。


開台第一庄

三百多年前顏思齊率領大家來台開墾,在水林、北港等地登入並設立十寨做為當時的聚點,因有開台第一庄之稱,且在聚落形成特殊的馬蹄形部落,易守難攻的型態來保衛家園,現今也都保留著這特殊的聚落類型。在水林鄉路口處以官印作為創作概念,打造屬於顏思齊的專屬印章,做為水林鄉的標誌。


水林蕃薯介紹

水林的番薯一般都是種植「台農57」、「芋頭番薯」、「台農66」等品種,配合當地的土壤、氣候所生產的番薯,質地特別美味,本鄉蕃薯特色:其色澤形態優、肉質香甜、鬆軟Q度佳、適口性好。除可供鮮食、水煮、烘烤、糕餅原料...等外,更可加工成高纖維的保健食品。

蕃薯內含豐富維生素A原、維生素C及E、B-胡蘿蔔素、纖維素、鉀和鐵質,有美容益氣與長壽之效。甘藷內含有大量膠原和粘質,能防止肝臟和腎臟的疾病。甘藷內含纖維質能幫助消化減少便祕有益整腸健胃及預防便秘功能。甘藷內含有豐富的粘液蛋白等多糖類物質及類雌激素等成分。所以常吃可保持皮膚光滑潤澤,提高身體免疫力,預防血管病變的作用。

蕃薯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粗纖維、鈣、磷、鐵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,特別是含有製造維生素A的原料─胡蘿蔔素和核黃素、以及尼克酸、硫胺酸、抗壞血酸等。胡蘿蔔素可治目暗夜盲,尼克酸有益於造血能補血,抗壞血酸和胡蘿蔔素則有抗氧化作用,對預防血管病變有所幫助,所含高纖維有助於排便,減少便祕,對預防腸癌可能有所幫助。


吃喝玩樂


地理位置

位於嘉南平原西北側,在雲林縣之西南端,東毗北港鎮,西臨口湖鄉,北接四湖鄉,南沿北港溪與嘉義縣六腳鄉對望,土地總面積76.96平方公里。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,土壤特殊使得在這裡種植的農作物特別美味,其中以蕃薯最為著名。


交通運輸

・大眾運輸:
  於北港搭乘嘉義客運公司(箔子寮線、塭底、湘埔、宜梧線、台子村、金湖線)班車時刻表(另開新視窗)至水林站。 
・自行開車:
  北上:國道3號,經台82號快速道路,連國道1號,於北港交流道下,往東經嘉159線,經新港、北港,接雲164線。
  南下:國道1或3號,經台78號快速道路,於元長交流道下,往南經台19線,經元長、北港,接雲164線。


雲林縣水林鄉

水林鄉位於雲林縣的西南方,當地盛產地瓜,特殊的土壤讓當地的地瓜吃起來香甜綿密。

電子郵件: 40746111@gm.nfu.edu.tw
電話號碼: 05-0000000
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